XX市关于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工作情况的报告
为深入贯彻落实 D中央、国务院及省委、省政府关于优化营商环境、深化“放管服”改革的决策部署,我市自专项行动以来,聚焦市场主体关切,组织开展了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。本次行动旨在全面排查和系统整治行政执法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,切实减轻企业负担,保护企业合法权益,激发市场主体活力,为推动XX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营造稳定、公平、透明、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。现将专项行动工作情况报告如下。
一、突出问题排查整治
专项行动坚持问题导向,以企业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痛点、难点、堵点问题为切入点,通过全面自查、重点督查与社会监督相结合的方式,对全市涉企行政执法工作进行了一次系统性、深层次的“健康体检”,确保问题排查无死角、无盲区。
(一)聚焦五类顽疾,精准确定整治靶点
专项行动启动之初,市委、市政府高度重视,明确将整治涉企执法不规范问题作为优化营身环境的关键举措。根据省委、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和要求,结合我市实际,专项行动直指企业反映最为强烈的五类突出问题,即“乱收费、乱罚款、乱检查、乱查封、乱摊派”。通过明确整治靶点,全市各级行政执法部门迅速统一思想,形成了整治合力。例如,市市场监管、生态环境、交通运输、应急管理、文化旅游等执法体量大、裁量空间广的重点领域,率先制定了详细的问题清单和整治方案,为全面排查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(二)深化自查自纠,全面系统摸排线索
为确保问题排查的深度与广度,市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了工作方案,要求全市各级行政执法单位全面开展自查自纠。各单位通过多种途径进行问题摸排:一是开展执法案卷评查,组织力量对2023年以来的涉企行政处罚、行政强制等案卷进行系统性回溯评查,重点审查执法主体是否适格、程序是否合法、事实认定是否清晰、法律适用是否准确、自由裁量权行使是否规范。二是梳理分析行政复议与诉讼案件,针对涉企行政复议被纠错和行政诉讼败诉的案件,逐案分析败诉原因,倒查执法环节存在的深层次问题。三是畅通投诉举报渠道,依托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、政府门户网站、“互联网+监管”平台等,设立涉企执法问题投诉举报专区,广泛收集社会各界特别是市场主体的意见和线索。据不完全统计,在自查阶段,全市各级执法部门共排查出执法程序不规范、文书制作不严谨、裁量基准应用不统一等一般性问题300余项,并建立了详细的问题台账,明确了整改责任单位和时限。
(三)强化监督联动,精准锁定疑难杂症
在单位自查的基础上,市 JW监委机关联合市委 ZF委、市司法局、市检察院等单位,建立了协查协办、联合会商、线索移送的联动监督机制,形成了强大的监督合力。市 JW监委统筹运用派驻监督和巡察监督的力量,以下沉一线、实地走访、驻点蹲守等方式,对重点执法单位开展专项督导,深挖彻查“吃拿卡要”、以罚代管、选择性执法等作风和腐败问题。通过内外监督的有效结合,一批隐藏较深、企业敢怒不敢言的执法顽疾被精准锁定,为后续的集中整治和制度完善提供了有力支撑。
二、整治行动成效显著
经过持续努力,我市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取得了阶段性显著成效。执法行为的规范性、公正性和文明性得到明显提升,企业发展的法治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,市场主体的满意度和获得感稳步增强。
(一)执法行为得到有效规范,行政效能显著提升
专项行动最直接的成效体现在对执法行为的刚性约束上。首先,多头检查、重复检查的现象得到有效遏制。我市全面推行“综合查一次”制度和“扫码入企”检查模式。
(二)企业负担实现初步减轻,营商环境持续优化
行政执法的规范化直接转化为企业发展的“红利”。通过集中整治乱收费、乱罚款问题,清退了一批违规设立的收费项目,核销了部分不合理的罚款,有效降低了企业的制度性交易成本。同时,执法方式的转变也为企业发展注入了“温度”。各地执法部门积极推行说理式执法、劝导式执法和容错式纠错,对企业首次、轻微且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违法行为,更多地采取教育、告诫、引导和示范的方式予以纠正,慎用查封、扣押等强制措施,最大限度减少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影响。这种宽严相济、法理情相融的执法理念,让企业感受到了法治的温情,提振了发展信心。
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、分享本文
版权声明
作者原创,不允许二次传播,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,追究法律责任。
微信订阅号
联系客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