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于X区志愿服务融入基层治理的调研报告
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基石,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和人民群众的福祉。志愿服务作为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,以其独特的公益性和广泛的参与性,成为基层治理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。2024年11月以来,我们通过“线上+线下”双轨并驱的方式,对我区区直及驻区单位志愿服务队、乡镇(街道、中心)志愿服务队、村(社区)志愿服务队、社会志愿服务队等进行底数摸排和实地走访,并选取志愿者代表进行面对面交流。现将基本情况报告如下。
一、基本情况及主要做法
(一)志愿服务组织动员体系健全。一是体系构建完善,X新区依据中央、省、市关于健全志愿服务体系的文件要求,建立了区、乡镇(街道、中心)、村(社区)三级志愿服务体系。在区直层面,各区直及驻区单位、群团组织等根据行业特点或业务职能成立本单位(行业)学雷锋志愿服务队(特色志愿服务队)。在乡镇(街道、中心)和村(社区)层面,则在基层 D组织引领下,采用“ D建+志愿”模式,广泛吸纳 D员、青年、先进模范等各方力量组建志愿服务队。二是政策落实有力,各志愿服务队主动走进村(社区)开展活动,如法律援助、技术助农等,实现志愿服务与基层治理的有机结合。截至目前,区级志愿服务队伍有268支;乡镇(街道、中心)级志愿服务队伍26支,村(社区)级志愿服务队伍420支。
(二)志愿服务供需精准对接。一是需求把握精准。X新区坚持需求导向,紧扣群众急难愁盼问题,开展矛盾调解、法律宣传、邻里守望、整洁家园、助残帮困、关爱“一老一少”等日常志愿服务活动,把志愿服务融入网格管理,实现与群众需求的无缝对接。二是服务项目精细。精心策划了如“英雄永不独行关爱参战老兵”“红色故事我来讲”“周末妈妈”“雏鹰计划”“同你一起变美”“老支书矛盾调解”“残健共融牟爱同行”“X”“X”等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项目,关注特殊群体需求,用专业知识和技能提供个性化服务,体现了志愿服务的精准化和温度,进一步增强了群众的社会责任感和归属感,有力推动了基层治理。
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、分享本文
版权声明
作者原创,不允许二次传播,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,追究法律责任。
微信订阅号
联系客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