深化零基预算改革面临的问题困难及对策建议
一、实行零基预算改革面临的问题困难
1、新旧观念转变困难。长期以来,xxxx区实行的是“基数+增长”预算编制方式,部分预算单位存在“保基数、争增量,重申请、轻使用,重支出、轻绩效”的历史惯性,财政运行结转规模较大和资金使用效益不高等问题,致使资金未用在刀刃上。而一旦核减相关专项经费,预算单位会在维护自身利益情况下,以种种理由阻止削减,但如果相关项目经费不能压减,势必造成资金的重复安排与低效使用。
2、利益掣肘十分紧密。如非税收入执收单位实行收支脱钩后,部分单位征收积极性会受到影响,同时在向上争取资金时可能出现“不想为、不作为”的消极情绪,影响到争取资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。
3、客观实际影响实施。xxxx区前期发展主要立足于城市建设,并未有效形成支柱产业,随着社会管理职能和民生服务事项日益增多,全区财政支出压力巨大,财政运转困难。目前xx区财源建设缓慢,税收结构单一,收入过度依赖土地财政,地方财政收入回升疲软乏力,而“三保”等刚性支出却逐年递增,因而若从现在起长期实行零基预算,财政部门就只能给各预算单位下达一个控制数,这就使得零基预算失去了原本的意义。
二、实行零基预算改革的意见建议
结合实际情况,下一步应按照“总量不增,结构优化,分类保障,约束有力”的总体思路,以“人员经费全额保障,公用经费对标保障,项目支出分类保障”为基本原则,在不突破现有可用财力的基础上,把贯彻落实过“紧日子”要求和“零基预算”理念贯穿预算编制的全过程,不断优化部门预算编制结构,合理设置部门预算项目和支出标准,人员经费据实全额保障,运转经费实行分类分档管理,项目支出实行零基预算管理,建立全面规范透明、标准科学、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。
1、人员经费据实全额保障,缴存基数设置统一标准。按照单位性质和财政负担原则据实足额安排,预算不留缺口。一是工资性支出按照既定政策和标准全额保障,同时严格规范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、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险缴费基数,不得随意扩大。二是将全额拨款行政事业单位(差额拨款、自收自支单位除外)绩效性工资纳入预算,根据绩效考核结果,财政统一安排奖励资金。三是加强编外财政负担人员管理。建议原由财政负担的人员按财政定额标准安排经费,新增编外人员一般不予安排。
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、分享本文
版权声明
作者原创,不允许二次传播,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,追究法律责任。
微信订阅号
联系客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