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才工作情况汇报
近年来,××市委紧扣时代发展脉搏,在经济发展、民生改善、风险管控、社会稳定等方面多方发力。2023年,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900亿元,位居全省第三。然而,作为资源型城市,××市在转型过程中仍面临产业链、人才链、创新链、资金链融合不充分、协同不足的挑战。对此,××市大力推动”四链”深度融合,成功探索出一条以人才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。
一、深化产业链筑基,打造转型发展新动能
调产业与人才并行规划,以产业链精准布局为引领,绘制涵盖人才、技术需求的详尽图谱,大力引进高端优质人才,增强产业链的抗风险能力和竞争力。细致调研,精准发力。围绕市10大产业集群和14条制造业重点产业链,我们深入调研了全市1600多家规模以上企业、高新技术企业及专精特新企业,摸清了人才存量及需求,为后续发展奠定了数据基础。供需联动,动态管理。针对“供给侧”和“需求侧”的调研成果,我们绘制了产业、技术、装备、政策的“四大图谱”,以及人才短缺、引进、培养、需求的“四项清单”。建立高端紧缺人才目录,制定产业引才的详细路线图,实现精准对接,动态管理。灵活创新,多元合作。在人才引进方面,我们采用顾问交流、项目合作、股权激励等多种模式,全市共达成柔性合作1500余人次。其中,与国内外顶尖高校的12位院士、150位博士建立长期合作关系。同时,针对人才培养,我们大力推动产教深度融合,签署校企合作协议950个,成功培养高技能人才36万人,为产业链长远发展注入新活力。
二、强化创新链条,以平台聚才引领转型发展新篇
在创新链布局中,我们全力布局产业链、牵引资金链、夯实人才链,基于服务创新平台的建设,充分发挥企业在创新中的主体作用,着力推进人才项目的高效实施,吸引众多掌握关键技术的领军人才和顶尖科学家团队来我市发展。以服务创新平台建设为核心驱动。高标准打造如天目实验室、省科学院产业技术研究院、龙门实验室成果转化中心等高能级创新平台,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创新平台体系。目前,全市已建成948个创新平台,其中国家级、省级平台332个,市级平台616个。炼焦煤资源绿色开发全国重点实验室吸引15个科研团队进驻;天目实验室引入多位院士及160余名国家级高端研究人才。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为重中之重。我们加速培育壮大创新主体,实施创新型企业标杆引领、高新技术企业倍增、科技型中小企业“春笋”计划,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405家,国家级“专精特新”小巨人企业和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分别达到10家和138家,“瞪羚”企业25家,科技型中小企业总计700家,总量居全省前列,推动高层次人才在企业中快速集聚。以人才项目实施为突破重点。围绕主导产业链的延伸与增强,我们完善了领军人才发现机制和项目团队遴选机制,成功举办首届中国化纤产业发展大会,并与中国工程院等科研院所签署技术和人才合作协议,吸引顶尖、领军人才团队项目120个,总投资扩大至270亿元。己二腈、氨基己腈等关键技术实现新的突破,中国尼龙城制造业税收占比提升至市制造业税收的31%,达成了产业集聚人才、人才推动产业的良性循环。
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、分享本文
版权声明
作者原创,不允许二次传播,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,追究法律责任。
微信订阅号
联系客服